借“外国专家江西行暨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契机,外国语学院于10月24日在教15栋308会议室召开“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学与研究国际论坛”。外国语学院院长陆秀英教授及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副院长李星主持,东北大学外语学院专家Beata Salega-Bielowicz,Olga Bunchuk,Aliya Akhtarieva应邀与会。


会前,学院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中华传统武术表演。他们以太极扇的灵动舒展、二段长拳的刚劲迅猛、八法五步的精准圆活,为在场嘉宾生动呈现了中华武术的文化魅力与精神内核。此次表演不仅营造了“文化浸润式”的交流氛围,使参会者在艺术审美中快速进入跨文化对话的状态,更有效提升了论坛的参与体验感。


论坛伊始,院长陆秀英教授致开场辞,热烈欢迎各位专家的到来。随后进入主题报告环节。陈传仁博士深入阐述了二语学习者学习能动性与生成人工智能辅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介绍了相关的AI服务。陶国潇博士分享了关于学术语篇风格的研究,探讨了学习者学术语篇语言结构特征及修辞结构特征的发展性特点。陈慧博士则聚焦于大型语言模型面临的两大核心问题,并以此启示翻译专业的学生译者应如何客观评估人工智能的优势与局限,从而提升识别机器翻译错误的能力进行人机协同。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三位外籍专家对汇报老师的研究进行了点评,参会老师就如何处理学生依赖AI 的问题进行提问。专家们耐心解答,并分享了各自的宝贵经验与实践方法。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校在人工智能与外语教育、翻译领域的学术研究搭建了高水准的交流平台,提升了学校在该交叉学科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更通过前沿成果的分享与实践路径的探讨,为我校外语教学改革、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创新思路,助力学校打造具有智能时代特色的语言学科培养体系。
